●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 北京市交通委直属的唯一公办高职

●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核心校

新闻中心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瞄准需求侧 优化供给侧 “十四五”物流业发展方向明确前景明朗

2021年12月01日 作者:张英贤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近日,《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出台,提出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加快完善国家应急运输保障体系、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等要求,为物流业未来5年发展擘画蓝图。融合、高效、安全、通畅、绿色、智能、开放……《规划》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宜直达则直达宜联运则联运

来自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张“成都—北部湾—新加坡”国际多式联运线路报价单上,提供了两种运输方式:公水铁多式联运或者公路运输直达钦州港,最终运往新加坡,每标箱运输费用分别是4230元和16500元。

虽然价格迥异,但两种运输方式同样被市场青睐。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规划》指出,“十四五”期,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组织模式更加注重一体融合,服务产品更加注重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启鹏认为,《规划》本质上反映了运输组织方式选择的合理性是最大限度满足货物运输需求的前提条件。这意味着在发展思路上,应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综合运输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吴群琪进一步解释,近年来,发达国家物流业直达运输占比呈上升趋势,值得我国高度关注。基于市场需求,建议物流业回归到宜直达则直达、宜多式联运则多式联运、宜滚装则滚装、宜驮背则驮背上去。

近年来,市场对多式联运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如何推动多式联运进一步做实做细,孙启鹏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规划、综合枢纽建设、发展通用包装箱、规范运输组织等,实现运输硬件无缝对接,为需求主体选择最恰当的运输服务方式提供充分条件。

“虽然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建设了信息化平台,但货主如何从众多平台中优选方案、利用多种运输组织方式完成定制运输,不是一件容易事。”吴群琪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多式联运平台很有必要。

在多式联运市场建设主体方面,《规划》提出要着力放宽竞争性环境市场准入、放松竞争性业务价格管制。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讲师宋京妮认为,这是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动力机制差异化的准确识别,描绘了综合运输服务未来5年的发展主基调,从而更好满足公众运输需求。

城市配送更优大车队提质增效

在重庆市,二环线周边规划的物流基地正拔地而起,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在沙坪坝区土主镇团结村铁路中心站对面,集装箱卡车来来往往;在空港工业园区江北国际机场附近,整车快件有序装卸;在巴南南彭公路物流基地,重庆公运东盟国际物流园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发出的跨境公路班车直达新加坡……此外,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外环快速通道周边建立了5个大物流基地,并建成15个主城区范围内的配送中心。

重庆公路运输集团物流商贸部部长谯智毓介绍:“重庆市城市配送网络的建成,让原材料运输更加快速,使居民快递运输时效提升为当日达或者次日达。”

“十四五”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对物流降本增效、安全准时、全域覆盖等需求将更为迫切。为此,《规划》聚焦推动干线货运规范高效发展、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服务水平,提出完善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为支撑的配送网络,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鼓励提供优质干线运力服务的大车队模式创新发展。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讲师陈希琼介绍,城市配送网络节点的位置、规模、布局等,深刻影响配送的规模、成本和效率。在建设各级站点功能特征时,应充分考虑和评估各级站点的服务范围、需求量及其他相关因素,在合适的区域内建立合适规模的设施。

“仓”和“配”是提升物流时效的关键。大车队作为一种为市场提供稳定、规范、高效运力的组织模式,再次出现在《规划》里。“大”即有足够规模的运力池,“车”即对车辆有足够掌控度,“队”要求在管理上有交易、体验、承诺与担当。行业专家指出,未来5年,大车队想要发展得好,重点还需加强聚货能力。在此框架下,快递快运企业自建车队或者由平台链接若干个中小车队形成统一品牌,都将是可取之道。

发力服务场景智慧贯穿始终

随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逐步深入,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长安大学中韩物流研究院院长张圣忠介绍,智慧物流贯穿《规划》多项任务,如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加快建立全链条信用治理模式等,主要围绕服务、管理、技术三个方面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监管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在生产、流通、仓储等环节有了更高需求,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新零售等新兴业态产生,按需定制和柔性供应链也要求智慧物流作为支撑。”张圣忠介绍。

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少物流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无人机技术,并在港口、高速公路等封闭空间率先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在城市和农村推广无人机配送,利用技术作为牵引,实现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此外,一些物流企业与建筑业、制造业等联动,实现智能匹配、智能跟踪、智能调度。

近期,京东物流推出的首个智能移动仓在汉巴南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投入使用。该智能移动仓库存量由系统实时监控,一旦使用到了安全库存量之下,就会自动触发采购申请,促进采购管理精细化。

张圣忠表示,未来我国发展智慧物流务必要找准场景,围绕市场需求升级服务。“我们鼓励更多企业围绕多式联运一单制、‘公转铁’背景下港口无人集卡、城市和农村无人机等场景做好服务,精准发力。”张圣忠介绍,“我们也鼓励管理部门以数字化为抓手,做好服务拓展,并以安全、信用、减碳作为突破口,维护好市场秩序,促进物流业稳定发展。”

推动智慧物流发展还需加强保障,出台细化措施、做好资金配套,支持相关企业转型。在张圣忠看来,当前,加快新基建、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很。有必要


网上服务大厅
一站式服务(校外使用请先向信息中心申请VPN使用)
北京交院天地
部门宣传矩阵 专业宣传矩阵 学院全媒体平台
学生服务
资助申请 选修天地 课程查询 成绩查询 志愿查询 心理咨询 新媒体培训 第二课堂成绩单
教师服务
中国知网
其他服务
信息公开 招标公告 大兴后勤报修 海淀后勤报修 通州后勤报修
TOP
Baidu
map